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快速演進,用戶對汽車的需求早已超越“代步工具”的范疇,轉而追求更智能、安全、舒適的一體化體驗。座艙作為人與車交互的核心載體,駕駛輔助系統作為行車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座艙的娛樂化與駕駛的安全性難以協同,功能迭代各自為戰,既影響用戶體驗,也制約著整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下,車聯天下深耕“艙駕融合”領域,憑借扎實的研發實力與貼合用戶需求的技術成果,助力汽車品牌智能化升級。
車聯天下的研發能力建立在跨領域技術整合與嚴格的合規體系之上。其聚焦整車域控制器、智能網聯軟件等核心領域,尤其是其8155智能座艙產品以技術實力獲得行業認可。在艙駕融合關鍵技術上,車聯團隊突破了感知層數據互通瓶頸,實現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與座艙內DMS系統的協同感知,這一技術路徑與行業頭部企業的研發重點高度契合。同時,車聯天下將安全機制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從硬件冗余設計到軟件編碼規范均符合ASIL等級要求,確保系統在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性。

在艙駕融合成果方面,車聯天下的解決方案已有計劃地實現規?;慨a落地。其中,AL-A1艙駕融合產品(基于SA8775P),其核心算力CPU最大230k,并以單SOC芯片實現中高端艙/行/泊一體,實現城區NOA(部分場景)、記憶行車、高速NOA、記憶泊車等L2++極高階智駕功能,還支持集成端側AI大模型,隱私性、可用性和運行速率更佳。這款產品將于今年實現量產,也驗證了車聯天下艙駕融合技術的市場認可度。
不僅如此,在艙駕融合功能實現上,車聯天下系統通過座艙與智駕數據的實時共享,構建了多場景協同機制:當DMS檢測到駕駛員疲勞時,會同步觸發座椅震動與空調新風切換,并聯動ADAS系統發出預警。值得關注的是,車聯天下與高通聯合首發的基于SA8775P芯片的艙駕融合平臺,實現了座艙娛樂與高速NOA功能的一芯集成,成為20萬元以下車型的智能化標桿。
隨著2025年艙駕一體滲透率進入高速增長期,車聯天下憑借扎實的技術積累與量產經驗,正逐步成為行業協同創新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