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智能汽車快速發展,輔助駕駛功能逐漸成為消費者選車的重要參考。然而,由于第三方測評標準不一、測試方法各異,導致評測結果往往難以橫向比較,甚至引發公眾對輔助駕駛安全性的誤解。在此背景下,行業亟需一套科學、統一、透明的評測體系,以推動技術健康發展,幫助用戶建立理性認知。
為此,中汽研近期組織了一場高規格、標準統一的輔助駕駛安全實測。該測試通過科學分層與量化指標,對車輛的輔助駕駛能力進行全面評估,旨在為行業樹立可信賴的評測基準,推動技術透明化與標準化發展。

鴻蒙智行在統一測試中的表現
在這場測試中,鴻蒙智行旗下車型尚界H5取得了滿分成績。值得注意的是,該車型在華為乾崑智駕ADS 4系統的支持下,主動提升了測試難度,在七大復雜場景中均順利完成挑戰,展現出較強的系統冗余與場景適應性。
測試結果顯示,尚界H5不僅在常規場景中表現穩定,在極端復雜環境下也能做出合理決策,體現出系統在感知、決策與控制層面的成熟度。這也從側面說明,統一、科學的測試方法有助于真實反映車輛的安全性能。

技術架構背后的安全邏輯
華為乾崑智駕ADS 4系統采用了全新WEWA架構,該架構由云端世界引擎與車端世界行為模型協同工作,實現了從“人類學車”到“AI學車”的轉變。與行業中常見的“模仿人類駕駛”思路不同,華為在系統設計中強調“安全優先”的決策機制,引導AI在風險場景下選擇最穩妥的應對策略。
在實際應用中,該系統表現出較高的場景適應性與決策一致性。例如,在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中,系統實現了全天候、多場景的有效觸發,用戶使用率與避險次數均處于行業較高水平。

安全系統的多維度覆蓋
除了決策層面的優化,鴻蒙智行在安全系統的設計上也體現出全面性。其所搭載的全維防碰撞系統CAS 4.0以“五維安全”為目標,覆蓋了全時速、全方向、全目標、全天候與全場景。
在測試中,尚界H5在1-150km/h的速度區間內均能實現有效的主動安全干預,覆蓋城市擁堵與高速行駛等多種場景。值得一提的是,系統還新增了“駕駛員失能輔助”功能,當監測到駕駛員失去操控能力時,可自動靠邊停車并發出求助信號。這一功能體現了系統在極端情況下的安全保障意識,也反映出企業對用戶實際使用場景的深入洞察。

感知系統的技術路線差異
在感知層面,華為乾崑智駕ADS 4采用了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整合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異構傳感器,實現對環境的互補感知。從技術原理上看,多傳感器融合在惡劣天氣、逆光、遠距離障礙物識別等場景中具備一定優勢。例如,激光雷達可精準探測遠距離物體,毫米波雷達對速度與距離的感知更為穩定,攝像頭則提供豐富的視覺細節。這種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統在復雜環境下的魯棒性。
在測試中,尚界H5在多兒童橫穿、鬼探頭等場景中均能實現提前預判與及時制動,體現出多傳感器系統在信息獲取與決策響應方面的綜合能力。

功能拓展與場景適應性
除了基礎的安全能力,華為乾崑智駕ADS 4還在功能層面進行了拓展。例如,其eAES(增強型自動緊急轉向)系統支持在無劃線路口與直道中觸發,提升了在無標線場景下的避險能力。此外,系統遵循“讓速不讓道”的原則,在緊急情況下優先通過制動構建安全防線,避免因盲目變道引發二次事故。
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系統通過分布式4D毫米波雷達矩陣實現對環境的穩定感知,并在雨霧等低能見度場景中仍能保持較高的識別與響應能力。
中汽研此次組織的輔助駕駛安全實測,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可參考的評測標準,也推動企業將安全作為技術發展的核心目標。鴻蒙智行通過尚界H5的測試表現,展現出其在安全技術方面的系統化布局與工程實現能力。
隨著輔助駕駛功能逐漸普及,用戶對系統的可靠性、適用性與透明度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企業需要在技術研發、測試驗證與用戶體驗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才能真正贏得市場信任。
輔助駕駛技術的進步離不開標準的建立與技術的透明。鴻蒙智行通過此次權威測試,不僅展示了其在安全層面的系統能力,也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技術路徑。未來,隨著評測體系的不斷完善與技術迭代,輔助駕駛有望在安全、體驗與信任三個維度上實現協同發展,最終為用戶帶來更安心、更高效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