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汽車方程式賽事的賽場上,一群懷揣汽車夢想的大學生組成動翊科技團隊,從賽事實踐中發現傳統減震器的短板,憑借專業所學潛心研發優化,最終讓自主創新的減震技術反哺車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科創擔當與實干精神。
“參加汽車方程式大賽時,我們發現傳統減震器總有些‘力不從心’。” 動翊科技團隊成員回憶道,作為參賽車隊的核心成員,他們在一次次訓練和比賽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減震器響應不夠靈敏、調節精度不足、耐用性欠佳等問題,這些短板直接影響了賽車的操控穩定性,成為制約車隊取得更好成績的關鍵因素。

這支由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軟件工程等多學科學生組成的團隊,沒有因瓶頸而退縮。“既然發現了問題,就想用專業知識解決它。”團隊成員達成共識,把攻克減震器技術難題作為研發目標,開啟了一場扎根賽事、服務賽事的科創之旅。團隊中,有主導過國家大學生科研項目的技術骨干,有擅長結構設計的專業人才,還有具備實踐經驗的賽車達人,多學科優勢互補,為研發工作筑牢了基礎。

研發之路布滿挑戰,團隊成員始終秉持嚴謹務實的態度,從材料篩選到結構優化,每一個環節都反復推敲。為了找到適配賽事需求的材料,他們對比多種材質的性能差異,最終選定耐用性與穩定性更優的氯丁橡膠;針對調節精度不足的問題,團隊反復打磨結構設計,經過多次迭代優化,設計出便捷實用的調節結構,讓駕駛員能根據賽道情況精準調整減震效果。
為了讓技術更貼合賽事實際,團隊成員常常泡在實驗室調試參數,利用課余時間前往車隊維修區進行實車測試,記錄不同路況下的減震表現,再結合數據不斷優化方案。遇到技術瓶頸時,團隊積極查閱文獻,主動向學校專業老師、行業專家以及一線工程師請教,成員們分工協作、群策群力,在一次次討論與試驗中突破難關。經過持續打磨,團隊研發的減震器不僅解決了傳統產品的諸多弊端,還形成了多項技術創新成果,申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當團隊研發的減震器正式裝配到參賽賽車上時,所有人都滿懷期待。在后續的訓練和比賽中,這款凝聚著大學生智慧的減震器展現出強勁實力。安裝動翊科技團隊研發的減震器,響應更靈敏,能快速適配不同賽道的路況變化;穩定性更突出,有效提升了賽車的操控性能;調節更便捷,讓車手能根據自身駕駛習慣精準調整。

憑借這款自主研發的減震器,車隊在汽車方程式賽事中表現亮眼,不僅操控穩定性顯著提升,還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優異成績。“看到自己研發的技術能為車隊助力,那種成就感難以言表。”負責人鄧文倩表示,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創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創造真實價值的實踐過程。
從賽事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攻克難題,用成果反哺賽事,動翊科技團隊的故事,是當代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實踐需求深度結合的生動寫照。他們以賽事為舞臺,用青春的執著與擔當,書寫了科創賦能實踐的精彩篇章,也為更多大學生投身科創、服務實踐樹立了榜樣。未來,團隊還將繼續深耕減震技術領域,在實踐中不斷優化產品,用青春智慧在未來綻放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