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以“聚焦用戶場景 洞察全球工況”為主題的第三屆新能源汽車電安全大會在天津召開,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正式發布了2026版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驗證體系(以下簡稱“NESTA 2026版”)。

(圖1:第三屆新能源汽車電安全大會現場)
2025年,“技術驅動”與“全球化”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詞,考慮到消費者在實際用車過程中的復雜工況,NESTA 2026版引入多工況串行測試方案,從而更好地支持企業優化開發節奏、提升電安全品質。在2025版基礎上,NESTA 2026版優化、合并5個驗證項目,并基于行業發展需求新增多個測試內容,形成11個必選項,27個可選項的體系框架,以滿足企業多樣化、場景化的技術驗證需求。

(圖2:NESTA 2026版體系框架)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海外驗證需求與日俱增。新能源檢驗中心聚焦用戶場景,針對海外特殊用車環境開發11個專屬驗證項目,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中東、東南亞、北歐/俄羅斯等多個區域化測試方案,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技術驗證服務。

(圖3:NESTA Global體系框架)
分維度來看,NESTA 2026版有以下重要更新:
充電安全:聚焦“整車充放電安全功能”和“人員充電安全防護”驗證項目,一方面引入溫、濕度環境變量,并增加50+模擬故障測試用例;另一方面則調整端子溫升試驗評價方法,并新增多個基于真實生活場景采集整理的驗證內容。
結合全球車輛充電使用環境,NESTA 2026版新增“車輛充電插座環境安全驗證”,針對充電插座防護等級、插拔耐久、溫升性能、鹽霧、環境變化等開展驗證工作,評價充電插座的材料耐受性、結構密封性及長期機械可靠性。
電磁安全:針對“復雜電磁環境動態安全驗證”優化部分測試工況,以覆蓋更多車輛狀態、適配更多配置車型;針對輔助駕駛與健康座艙電磁安全驗證,增加組合輔助駕駛類功能測試、調整車載用電器狀態要求,新增季節性休憩工況,以覆蓋更多使用場景。
NESTA 2026版引入IEC 62764-1國際標準對1Hz~400kHz頻段的人體防護指標要求,并對其余多個驗證項目進行測試方案細化、量化評價指標新增與全球化場景適配,提升驗證項目的技術收益。
功能安全:針對“典型極限駕駛安全性驗證”調整高溫測試、高寒測試、高原測試等測試方法,新增海外環境工況;將轉向、制動功能合并為整車底盤域功能安全驗證,考驗底盤系統安全目標及可控度。
為進一步滿足新興技術應用的驗證需求,NESTA 2026版新增“整車熱管理域功能安全驗證”與“分布式驅動系統功能安全驗證”,基于極限失效場景開展故障注入測試。
高壓安全:針對“整車高壓內網紋波特性驗證”,修改了直流充電、整車多次急加速工況測試內容,改變了頻域判定限值,以符合行業實際情況;系統可靠性方面,調整為針對高壓連接系統的核心電氣安全項目,評價整車高壓連接系統電氣安全邊界
為進一步確保整車的動力性能與使用可靠性,NESTA 2026版新增“高壓系統電壓安全與運行可靠性驗證”與“整車高低壓電氣負荷測試”,評價高壓系統部件運行穩定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及電氣負荷情況。
電池安全:針對“整車涉水安全防護驗證”,刪除振動、鹽霧等加速老化工況測試,新增整車深度浸泡測試,調整整車涉水測試為顛簸涉水測試;修訂“整車底部安全防護驗證”刮底后試驗方法,修訂“電池系統電氣安全可靠驗證”快充循環試驗方法及安全性判定指標。
為進一步完善電池系統安全與可靠性驗證維度,NESTA 2026版新增“電池系統熱安全可靠驗證”;結合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趨勢,新增“電池系統海上運輸安全驗證”及“電池系統裝甲特性安全驗證”。
消防安全:將“整車熱輻射安全防護驗證”與“整車熱失控安全防護驗證”測試規程合并,從整車火災事故安全防護視角,著重考察車輛安全示警能力、乘員防護與應急撤離情況,并對電芯熱失控后擴散及燃燒現象進行觀察。
作為全球首個多維度、系統化的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驗證體系,NESTA堅持“從用戶場景出發,以電安全為根本”的工作理念,以科學嚴謹的技術體系服務于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開發與產品驗證工作。
隨著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也將作為技術、產品、資本和供應鏈全面出海中的一環,為企業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和技術體系支撐,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