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日主題定為“涌現”,小鵬汽車正在向世界宣告:那個曾經專注于電動汽車的制造商,已經蛻變為一家志在重塑物理世界與人工智能邊界的“具身智能公司”。
2025年11月5日的小鵬科技日,不僅是一次技術展示,更是一場戰略宣言。從第二代VLA大模型到全棧自研Robotaxi,從擬人機器人IRON到傾轉混電飛行汽車,小鵬勾勒的“物理AI”版圖令人震撼。但在這炫目的技術展示背后,我們需要冷靜思考:這究竟是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還是一場精心編排的營銷盛宴?

“物理AI”:從概念到現實的跨越
小鵬提出的“物理AI”概念頗具前瞻性。董事長何小鵬認為,當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融合,將催生“物理AI”這一全新領域。這一判斷抓住了當前AI發展的關鍵瓶頸——盡管大語言模型在數字世界表現出色,但在物理世界的交互能力仍十分有限。
小鵬的核心突破點在于其第二代VLA模型。它創新性地去掉了“語言轉譯”環節,實現從視覺信號到動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這種架構的革新意義不容小覷。傳統AI系統需要將視覺信息轉化為語言描述,再生成指令,這個過程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丟失關鍵信息。而端到端的模型更接近人類的直覺反應,有望在復雜物理環境中實現更優表現。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鵬聲稱其VLA模型能夠“自我演進式學習”,并展現出識別交警手勢、提前應對紅綠燈等“智能涌現”能力。如果這些說法屬實,意味著小鵬在具身智能領域確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技術落地的現實考量
小鵬公布的量產時間表顯得雄心勃勃:2025年12月開啟先鋒用戶體驗,2026年第一季度向Ultra車型全量推送。這種激進的時間表背后,是小鵬對技術成熟度的自信,還是市場壓力下的必要姿態?
從技術細節看,小鵬確實構建了相當扎實的技術底座。全球領先的3萬卡云端算力集群、720億參數基座模型、接近1億clips的訓練數據量,這些數字展示了小鵬在基礎設施上的重投入。特別是在車端部署數十億級參數模型的能力,確實超越了行業普遍的千萬級水平。
然而,物理AI的挑戰遠比數字世界復雜。真實道路環境的不可預測性、安全責任的界定、極端情況的處理,都是技術從演示走向日常應用必須跨越的鴻溝。小鵬公布的13倍接管里程提升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第三方驗證數據。

生態布局的戰略智慧
小鵬此次公布的合作伙伴陣容同樣值得玩味。大眾成為第二代VLA和芯片的首發戰略伙伴,高德加盟Robotaxi項目,寶鋼參與機器人開發。這種開放合作的態度,顯示出小鵬已經從單一車企向技術平臺轉型的清晰思路。
特別是與大眾的合作,意味著小鵬的技術輸出模式初見成效。曾經被視為“學生”的中國車企,如今成為國際巨頭的技術供應商,這一角色轉變具有行業標志性意義。

飛行汽車:夢想還是噱頭?
全傾轉混電飛行汽車“A868”的發布無疑是最吸引眼球的環節。小鵬匯天加速低空出行布局的愿景宏大,但我們有必要保持審慎樂觀。飛行汽車面臨的技術挑戰、法規障礙和基礎設施需求,遠非一家企業能夠獨立解決。這更像是小鵬展示技術實力的標志性項目,而非短期內能夠大規模商用的產品。

評論與展望
小鵬的這次科技日展示,清晰地傳遞了其從“汽車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的決心。物理AI的定位,既避開了與特斯拉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正面競爭,又抓住了下一個技術浪潮的潛在風口。

然而,華麗的演示背后,挑戰依然嚴峻。首先,技術商業化路徑尚不清晰,特別是Robotaxi和飛行汽車這類前沿項目,需要持續的巨大投入。其次,小鵬需要證明其技術不僅能在演示中表現出色,更能在復雜多變的真實世界中穩定運行。最后,從技術領先到商業成功,小鵬還需要構建健康的盈利模式。
物理AI的世界充滿誘惑,但也布滿陷阱。小鵬展示了令人驚嘆的技術視野和執行力,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炫目的演示結束,燈光熄滅,小鵬需要證明的不僅是技術的先進性,更是將這些技術轉化為可持續商業價值的能力。
在數字與物理世界的交匯處,小鵬已經擲出了骰子。現在,我們等待的是市場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