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皮卡“貨車標簽”!外灘偶遇星際X真乘用版,窺見中國車市最聰明的破局思路
2025年08月22日 21:22:33 來源:環球汽車網 類型:轉載 編輯:可欣 評論:
0條
立秋后的上海北外灘,依舊艷陽高照。不過今天打卡Avalon dutton阿瓦隆達頓,不是為了270度落地窗的漂亮飯,而是參加上汽大通MAXUS星際X真乘用版靜態評測。
這臺上了藍牌的星際X真乘用版,在玻璃幕墻的反光里劃出弧線,陽光下格外顯眼,帶著強烈的違和感。相比陸家嘴常見的百萬級SUV、觀光團簇擁的復古老爺車,這個讓皮卡從“1字頭貨車目錄”里跳出來,揣著“6字頭乘用車身份證”闖蕩魔都的新物種,絕對算是闖進的“異類”了。
政策破局:不是特權,是對“用戶場景”的尊重
傳統皮卡車主大概都有過類似經歷:導航時被“貨車限行”彈窗追著跑,年檢時在檢測場和大貨車排同一隊,甚至過年回家算高速費要比親戚的SUV多掏大幾百。這些“隱形枷鎖”本質上不是針對車型,而是針對“工具車”的身份預設。
而星際X真乘用版直接撕了這層標簽。6字頭身份帶來的不僅是“進城通行證”,更像是一套生活場景的解鎖密碼:
C1駕照就能開,意味著女生和新手不用為準駕車型發愁;
6年免檢省去的不只是時間,更是把皮卡從“需要定期維護的生產資料”變成“可以放心用的生活伙伴”;
節假日高速免費則精準戳中家庭用戶——以前開皮卡帶全家出游,光過路費就能讓行程打對折,現在一腳油門的事,反而比SUV更有性價比。
甚至保險也比傳統皮卡便宜30%……這些看似小事,實則是身份轉換的佐證:當保險公司不再把它當貨車定價,才是“乘用化”最實在的落地。
空間魔術:模塊化貨箱里的用戶洞察
打開后斗時,工作人員演示了個“變形動作”:按動按鈕,后窗尾板向前放倒,瞬間和駕駛室連成一片。1561mm的貨箱長度突然變成2400mm的貫通空間,1200L基礎容積拓展到3000L——這不是簡單的空間放大,更像把“皮卡的貨箱”和“SUV的后備箱”揉在了一起。
作為戶外愛好者,我也在內心盤算起了各種“裝載方案”:周末帶娃露營時,這里塞過兒童平衡車、折疊帳篷和20L儲水桶;幫朋友搬家,輕松塞進雙人沙發;參加騎行活動,公路車不用拆輪就能完美“安身”。
這種設計的聰明之處,在于它沒把“乘用化”理解成“把皮卡做得像SUV”,而是保留了皮卡最核心的“裝載基因”,再用模塊化思維解決"貨箱和乘員艙割裂"的老問題。就像玩樂高時突然發現,兩個看似不搭的零件居然能嚴絲合縫拼在一起,那種驚喜感,大概就是用戶想要的“生活彈性”。
動力博弈:柴油車的“溫柔革命”
2.5T柴油發動機+采埃孚8AT的組合,聽起來像個“油老虎”配置,但據說開起來很有反差感。市區通勤,油耗表可以穩定在7.9L,加一箱油跑1000公里不是問題——這數據放在柴油車上,有點像“壯漢跳芭蕾”的既視感。
更有意思的是動力“性格”。520N·m扭矩聽起來是為越野準備的,但低速時的300N·m扭矩反而更實用:地下車庫爬坡不費勁,滿載時起步也不會“肉”。ATS 3.0系統的12種模式也可以自由選擇,輕度越野、冬天郊游、市區通勤的場景都可以hold得住。
這種“硬核配置軟著陸”的思路,其實是對當下用戶需求的精準拿捏:沒人會天天開著皮卡去攀巖,但偶爾想去野一下時,它得能扛住;日常通勤時,又不能像傳統柴油車那樣“震得方向盤發麻”。就像選咖啡,以前只有“美式(純越野)”和“拿鐵(純城市)”,現在終于有了“能拉花的美式”。
行業啟示:皮卡的“第三生活空間”邏輯
上汽大通做皮卡的歷史并不算長,但9年時間里,總在搞些“反常識”的操作:最早推自動擋皮卡,第一個拿ANCAP五星,現在又推出“全國不限行”的星際X……一直在重新定義皮卡的角色:它不該只是工地和越野場的專屬,更該是城市生活和戶外場景的連接者。
就像一位路人粉說的:“以前開皮卡,別人覺得你是拉貨的;現在開這車,有人問是不是進口的美式大皮卡。”這種身份認知的轉變,比政策紅利更有價值——當皮卡從“工具”變成“生活符號”,才算真正進入主流市場。
晴子有話說
此刻,看著黃浦江畔的星際X真乘用版,突然覺得它像個跨界選手:既有皮卡的實用骨架,又帶著乘用車的生活溫度。或許未來的車市,最受歡迎的不是“純粹的SUV“或“硬核的皮卡”,而是能在各種場景里自由切換的“多面手”。畢竟對用戶來說,選車從來不是選一個標簽,而是選一種能從容應對生活的底氣。
至于19.58萬起的價格算不算值?大概就像買一杯能續杯的特調咖啡——有人覺得貴,但懂的人知道,這杯里裝的不只是咖啡,還有各種場景的“續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