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組數據,72輛東風天龍全年出勤率98%,比我們內控指標還高出3個百分點。”四川峨眉山峨勝物流發展有限公司雷建華廠長指著辦公桌上的運營報表,身后的落地窗外,3輛東風天龍牽引車正依次駛出公司——車頭的“東風天龍KL”標識格外醒目。報表旁,一疊泛黃的車輛保養記錄與合作協議整齊疊放,無聲訴說著這家西南物流企業與東風商用車的深厚羈絆。

三十年不解緣:從單車到艦隊的信任積淀
“我們老板常說,峨勝物流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東風車的迭代史。”雷總的話語里滿是感慨。故事要從1992年講起,彼時峨勝物流的創始人還是一名個體駕駛員,第一輛座駕便是東風卡車。“那時候跑樂山到成都的水泥運輸,全是砂石路,東風車拉著10噸貨爬坡過坎,從沒掉過鏈子。”這份“皮實耐用”的印象,為后來的深度合作埋下了伏筆。
2001年峨勝物流正式成立,在眾多品牌中,老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東風商用車。“不是沒試過其他品牌,但跑水泥運輸的都知道,四川的山路磨車得很,只有東風能扛住。”雷總翻開公司的購車臺賬,頁面上記錄著清晰的近年軌跡:2024年一次性更新45輛東風天龍旗艦燃油牽引車,2025年再添25輛東風天龍KL燃氣牽引車,今年又購入2輛東風天龍新能源牽引車試用。截至目前,公司累計購置東風車已達280余輛。

最讓雷總引以為傲的,是車輛的可靠性數據:“公司絕大多數更換的車輛都跑到了180萬公里無大修。”去年退役的一輛2015款東風天龍燃油車,至今還停在公司角落,“老板特意交代留著,說這是‘功勛車’,見證了我們從幾十輛到上百輛的成長。”
全場景硬核適配:水泥運輸的“天龍解決方案”
作為承包成都周邊水泥運輸的龍頭企業,峨勝物流的運輸場景堪稱“西南路況百科全書”:從樂山到井研的盤山公路,到宜賓鄉村的坑洼村道;從成都繞城高速的干線運輸,到云南昭通的跨省長途;從普通建筑水泥,到四川石油管理局急需的油井特種水泥,“什么樣的貨、什么樣的路,我們都遇到過。”雷總說。

45輛東風天龍旗艦燃油牽引車,主要承擔云南昭通、廣元等遠距離運輸任務,單程動輒500公里以上,且多為山區高速。“油井水泥對時效要求特別高,有時候石油管理局二三十個井同時開工,貨得連夜送。”司機王師傅有著12年駕齡,常年跑樂山至昭通線路,“這段路要翻烏蒙山,連續18公里的下坡加彎道,東風天龍的制動系統特別穩,標載33噸跑下來一點不飄。”
車輛的動力鏈表現更讓他稱贊:“康明斯發動機低轉速就能爆發大扭矩,爬坡不用頻繁換擋,百公里油耗比同級別其他車型省2升多。”雷總補充道:“我們對燃油車的內控油耗有明確標準,配合雙司機輪班制(當天出車、次日休息),單輛車每月能跑1.2萬公里以上,完全能滿足中長途時效需求。”

25輛470L東風天龍燃氣牽引車,是成都周邊運輸的“主力軍團”,負責犍為、夾江等半徑200公里內的運輸任務。“這些路線省道、縣道占比60%,還有不少鄉村道路,對車輛靈活性和經濟性要求高。”雷總算了筆賬:“我們自建了加氣站,天然氣成本比市場價低,燃氣車每公里成本比自家燃油車省很多;一輛車每月跑9000公里,累計省下的費用很可觀,比用市場加氣的車還多一層優勢。”
司機激勵機制更放大了這份優勢。“公司對燃氣的核定是,百公里32公斤,燃油百公里是31公升。氣耗和油耗低于核定標準的,節約部分按比例返還司機。”雷總展示著上個月的工資表,“基本上80%的司機都能拿1000多塊的節能獎,司機積極性特別高。”
今年購入的2輛東風天龍新能源牽引車,雖數量不多,卻承載著公司的轉型探索。“主要跑峨眉山周邊的短途運輸,往返80公里,一半山路一半省道。”雷總說,起初還擔心電動車扛不住重載,“結果試運營一個月,33噸標載跑下來,自建充電站的成本比外部低,算下來比燃氣車的能耗成本還低一截,完全超出預期。”

公司司機李師傅對新能源車的動力印象深刻:“峨眉山腳的盤山路,坡度有15度,電動車起步一點不費勁,比燃油車還平順。而且駕駛室隔音好,跑鄉村土路灰塵大,但關窗后基本沒揚塵,臥鋪也舒服,中午能睡個踏實覺。”雷總透露,目前正在評估增購新能源牽引車的可行性。
“物流行業拼的就是時效,車壞在路上一天,損失可能上萬。東風的服務,從來沒讓我們失望過。”雷總的語氣里滿是信賴。這份信賴,源于無數次的及時救援與深度賦能。
更讓雷總認可的是東風的技術賦能。“他們不僅管修,還管‘教’。”每年東風服務團隊都會上門開展培訓:給修理工講發動機維護技巧,給駕駛員講節能駕駛方法,“經過培訓,我們的修理工現在能獨立處理小故障,不用再等廠家上門,效率高多了。”
乘風而上:從“車隊”到“艦隊”的新征程
“借東風之力乘風破浪,用超越之精神奮勇向前。”這是雷總常掛在嘴邊的話,如今已成為峨勝物流的企業信條。在東風商用車的陪伴下,公司從最初的幾輛卡車,成長為擁有72輛東風車、承包西南水泥運輸半壁江山的龍頭企業。
今年11月8日,東風天龍哥俱樂部成立暨天龍哥權益發布活動現場,峨勝物流正式加入為車隊用戶專屬設計的“天龍?艦隊”級別,成功解鎖車隊專屬維保方案、積分兌換優先級等核心權益。
雷總表示:“這些權益不只是東風商用車對長期合作客戶的用心回饋,更精準貼合我們大車隊日常運營的實際需求,比如專屬維保能減少車輛停場時間,積分能優先兌換保養、原廠配件這些養護要用的東西,不用額外花冤枉錢,養護要花多少也能提前算明白,成本更可控。”
在公共場合,雷總從不吝嗇對東風商用車的喜愛:“平日里遇到其他合作企業有重卡采購需求,我總會主動推薦東風商用車——這份推薦不是隨口附和,而是30年合作積累的十足底氣。這些年我們累計換了280多輛東風車,不是沒其他品牌可選,而是東風的產品和服務始終能跟上我們的需求節奏:從西南山區水泥重載的耐磨耐造,到如今新能源轉型的探索適配,不管是車輛性能還是售后響應,從來沒掉過鏈子。”

對于未來,雷總有清晰的規劃:“利用好東風商用車的服務與指導,優化運輸路線,利用大數據降低空駛率。”他望著窗外正在歸來的車隊:“從燃油到燃氣再到新能源,東風始終走在我們前面,跟著東風走,錯不了。”
從1992年的第一輛東風車,到如今的72輛“天龍艦隊”,峨勝物流的三十年征程,正是東風商用車“深耕場景、賦能客戶”的生動縮影。正如雷總所說:“好的伙伴,就是能一起乘風破浪,更能一起走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