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球能源循環計劃"的提出標志著電池產業正邁向全新的發展階段。這項由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牽頭的重要倡議,在2025年倫敦氣候行動周期間獲得廣泛關注,旨在通過系統性變革推動電池循環經濟全面落地。

隨著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傳統依賴礦產資源的電池生產模式已難以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該計劃提出到2045年全球50%的新電池生產將擺脫對原生礦產的依賴,這一目標獲得產業界普遍認同。多位與會專家強調,這一轉變不僅關乎環境保護,更將創造顯著的經濟價值,預計到204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并創造超過1000萬個就業崗位。
為實現這一愿景,計劃制定了四大核心行動綱領:首先是重塑價值鏈體系,通過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低碳發展模式和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其次是推動產品創新設計,采用模塊化和易拆解優先的設計理念,顯著提升電池使用壽命和可回收性;第三是革新商業模式,積極發展換電服務、電池共享等新型業態,最大化提升電池使用效率;最后是完善回收體系,構建全球化回收網絡,持續提高材料循環利用率。
英國法拉第研究所專家指出,該計劃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將有效促進各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專家們一致認為,推動電池循環經濟需要全球協作,包括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方面努力。
隨著計劃的推進,新能源產業將進入更加系統化、規模化的發展新階段。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倡議,不僅將改變電池產業的發展軌跡,更將為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體系注入持久動力,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戰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最終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