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寧德時代在換電生態大會發布75#標準化換電塊之際。犀重汽車作為受邀整車企業,首次公開展示正向自主研發的滑板底盤平臺的重卡原型車,標志著犀重汽車新能源商用車技術革新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這家成立僅8年的企業,通過"技術+生態"雙輪驅動模式,不僅引領著中國新能源重卡技術趨勢,更以"綜合商用車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定位重構中國新能源商用產業的發展格局,成功撬動萬億級產業鏈。

從環衛到重卡:技術沉淀下的跨越式增長
回溯發展歷程,犀重汽車2017年創立于上海,精準把握新能源商用車萌芽期機遇,以電驅技術為核心切入純電動環衛車市場。2019年推出首款純電動掃路車時,即配套開發"管理+服務+運營"全流程解決方案,迅速打開河南、四川等區域市場。至2022年,其創新研發的7噸級"以小替大"掃路車顛覆傳統設計邏輯,同年推出的18噸全分布式電驅洗掃車更創下同級最低電耗記錄。在政策驅動下,犀重2024年已形成30余款環衛車產品矩陣,銷量攀升至行業第四,實現從行業新兵到新能源專用車黑馬的蛻變。

犀重汽車的戰略布局具有顯著前瞻性。通過構建"三大研究院+三大制造基地"產業版圖,聚焦滑板底盤、智能網聯等商用車核心技術,全面覆蓋重卡、客車、環衛車、礦卡四大產品線。2024年總部遷址成都的戰略決策尤為關鍵,80億元投資建設的新能源商用車整車及電機制造基地,不僅填補了成都產業鏈在電機研發端的短板,更形成"核心零部件+整車"的完整閉環。此舉不僅實現成都新能源商用車總部項目零突破,更推動行業電動化進程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完成產業升級的降維打擊。

換電生態:成為商用車轉型中的關鍵推動力量
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電池成本、續航焦慮和電池衰減始終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三大痛點。犀重汽車精準把握行業脈搏,以換電生態為突破口,通過四大硬核技術創新構建系統性解決方案。換電模式的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運營效率革命——商用車用戶可在數分鐘內完成能量補給,較傳統充電模式效率提升10倍以上。同時,集中式的電池管理和維護體系可將用戶后期使用成本降低30%,這種"效率+成本"雙優化的模式獲得行業高度認可。
更為重要的是,犀重汽車主動承擔行業標準制定者角色。通過踐行《大同宣言》,推動換電接口標準化、電池規格統一化、運營流程規范化,有效降低產業鏈協同成本。這種開放共贏的生態構建思維,使企業成為新能源商用車轉型浪潮中的關鍵推動力量。

技術革新:構建多維競爭優勢
技術實力是犀重立足市場的核心競爭力,2025年,犀重汽車邁入生態構建階段。與寧德時代騏驥換電的戰略合作,是其技術整合能力的集中表現。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犀重汽車已構建了四大核心技術體系:
1. 滑板底盤平臺技術:國內首個全正向開發的商用車通用底盤平臺,覆蓋牽引車、工程車、載貨車等全品類車型。模塊化設計使開發周期縮短40%,實現多場景快速適配。
2. 集成電驅技術:突破性地將電機、減速器與控制模塊深度集成,輪邊驅動系統傳動效率提升5%,能耗降低15%,在客車領域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3. 高效電控技術:基于云邊端一體化架構的多合一智能電控系統,實現動力系統、作業系統、管理系統的全鏈路智能化。通過智能底盤域控和中央計算平臺,構建車載端-云端-用戶端的協同閉環。
4. 智能網聯云管理技術,犀重汽車基于中央計算平臺與犀重靈犀OS系統,實現車輛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實際運營數據顯示,該系統可使降低運營成本10%,整體事故率下降70%。
產品矩陣方面,企業已形成"智慧環衛+智慧客車+智慧重卡+智慧礦卡"的四維布局。在重卡領域,基于滑板底盤技術開發的牽引車與載貨車平臺,重新定義新能源商用車驅動標準,實現了運載效率與運營成本的雙重突破。

零碳未來:中國商用車產業升級的新范式
在全球碳中和目標驅動制造業全面變革的大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商用領域正迎來黃金發展期。而以犀重新能源汽車這樣的先行者,通過融合頂尖動力科技、先進制造工藝與開放共贏商業邏輯,一步步破解傳統能源桎梏,引領產業加速邁入智能、高效、低碳新時代。站在2025年的產業拐點,犀重汽車的發展軌跡印證了"戰略前瞻+技術深耕+生態協同"的現代企業發展范式。從環衛細分市場切入,到重構商用車產業格局,這家年輕企業用8年時間完成了傳統車企需要20年完成的進化歷程。其發展歷程不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的縮影,更為全球商用車電動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