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三電業務帶頭人代康偉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一路走來,代康偉和她的三電團隊創造了很多的“行業第一”“國內首家”“國際領先”,彰顯了北汽新能源十年專注純電路線、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戰略布局,同樣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先鋒代表。

2014-2015年完成兩代動力電控產品平臺開發
2008年,代康偉加入北汽集團,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科班出身”的新能源汽車開發工程師。一連串的選擇,注定了她將始終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同行。
2013年代康偉開始專注純電動乘用車研發,隨著產業化的推進,消費者開始以更商業化、更嚴苛的眼光看待整車產品,掌握核心技術成為贏得市場的關鍵。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在過程中尋找自信,然后挑戰的難度越來越大。在北汽新能源作為汽車開發工程師完成了5年的技術積累后,代康偉將目光放到新能源控制器技術層面,而要想掌握控制器自主開發,那么核心技術必須由自己掌握。在完成VCU(整車控制器)、BMS(電池管理系統)開發后,代康偉面對的是MCU(電機控制器)自主開發和供應商開發的選擇題。
經過努力,代康偉和所在團隊完成了兩代動力電控產品平臺開發,2014年上市當年銷量就突破5000輛,成為銷量冠軍。2015年,搭載第二代電控平臺的C30平臺純電動乘用車關鍵技術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5-2017年將功能安全標準導入三電控制器產品開發
“我認為爭先最重要的就是敢想,不退、不認、不害怕、不留退路。”在2015年團隊獲得諸多三電技術肯定后,代康偉與團隊并沒有固地自封,他們將目光放到了新能源汽車功能安全技術層面。電動汽車越高級,電子零部件就越多,一旦高安全等級控制器失效,將產生無法評估的傷害,代康偉敏銳地感覺到功能安全技術在未來電動汽車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決定在國內率先立項啟動研發。
2017年6月,團隊成功將功能安全標準導入三電控制器產品開發。同年先后獲得德國萊茵TUV頒發的“ASIL D級”功能安全流程認證證書以及動力電控產品MCU、VCU和BMS功能安全產品“ASIL C級”認證證書。同時也讓北汽新能源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完整自主掌握電動化功能安全產品及流程技術的整車企業,達到了世界級水平。
從那時起,代康偉就用爭先精神激勵自己的團隊,“我認為爭先最重要的就是敢想,不退、不認、不害怕、不留退路”。

2019年第三代一體化電驅動產品成功產業化
電動汽車開發技術每年都在迭代,所以在這個領域,永遠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參考。對代康偉來說,尋找思路的方法就是問自己,“我作為一個消費者,我想要什么樣的性能和體驗?油車已經做到的,電車做到了沒有?”
不斷的換位思考,以消費者角度看待技術發展,也成為了代康偉錨定技術發展方向的風向標。續航、安全、成本是消費者們首先考慮的三大要素,而三電系統正是解決難題的關鍵。代康偉帶領的三電團隊,以問題為導向,借助高能效電驅總成關鍵技術,提高了電機效率、回收效率和能量密度;研發高安全電池電控關鍵技術,解決了熱失控預警、熱失控抑制及數萬組件毫秒級的電控功能安全管控,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2015年第一代一體化電驅動產品問世,2017年第二代一體化電驅動產品順利下線裝車,2019年功率密度、功能安全等級等性能全面提升的第三代一體化電驅動產品成功產業化,并獲得了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出具的報告顯示,北汽新能源NEDC動力總成效率為87.5%,處于行業頂級水平。
7個月完成CTP電池開發任務
一體化總成解決的是電動汽車效率問題,動力電池則能解決用戶的另一個關注點——“里程焦慮”。“同質化電芯背景下如何實現技術領先,如何實現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我們一直在思考消費者購買同樣一度電,如何跑得更遠更快更安全”,代康偉說。
2019年從初春到仲秋,在代康偉的帶領下,CTP動力電池開發團隊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開發任務,通過了5年50萬公里試驗強度的考驗,實現箱體減重13%,整車能耗約提升2.9% 整車常溫續航里程約增加3%,-7℃續航里程增加10%,在電芯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系統集成的創新,實現了系統能量密度性能指標的顯著提升。
從2009年到現在,北汽新能源圍繞動力電池技術開展的革新已歷經了三代。11年間,系統能量密度提升100%。

全地形模式應用功能開發
如果說通過不斷提升電池性能來提升續航里程是攻堅戰,那么代表控制水平的電控,則是通過軟件開發不斷優化性能來滿足智能汽車的未來,是遭遇戰。“全地形模式開發,我覺得是一個激勵團隊、激勵我自己的很典型的例子。”代康偉說。全地形功能,就是純電動汽車通過策略調整實現沙地、泥地和雪地的路況下的駕駛,提升路面通過能力,真正的讓電動SUV具備越野能力。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預研,而是一個量產車核心功能的應用開發。代康偉協同底盤部和博世等供應商資源共同開發,無數次的技術方案和算法調整,無數次的實車標定,無數次的技術評審,成果也終以應用在北汽新能源高端新品ARCFOX極狐αT上,ARCFOX極狐αT成為了行業內率先具備四驅全地形駕駛模式的電動SUV,采用雙電機動力總成,能夠大幅優化整車的操控性能,同時具備在雪地、泥地、沙地等復雜路況的脫困能力。
電控測試全過程自動化獲全球首認
曾經,研發工具以及測試工具以購買為主,面對自主研發的思路,也有著質疑和不解。為了獲得極致的測試效率,代康偉決策“一定要自己做”。從成立電控系統測試科、控制器測試科,再到以二者為雛形成電控測試部,整車測試從一個星期拓展到四個月,控制器測試從手動變為了自動。
2016年,電控測試團隊開始將測試與云服務進行結合;2018年,團隊將測試與數學模型結合,設計出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工具;2019年底,全過程自動化率達到82%。時至今日,測試團隊已經創建了全自主研發的電控測試自動化平臺,打破海外壟斷;2020年10月23日,在ISQE軟件質量工程峰會上,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以全部認證域“完全滿足”的最高評分成績正式獲得TMMI基金會簽發的TMMI-3級認證證書,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內首個獲得該認證的測試組織。
當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真正到來,北汽新能源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2020年10月28日由北汽新能源獨立完成并申報的“電動汽車三電平臺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中代康偉作為第一完成人參與此前的項目陳述及答辯。代康偉說,電動汽車開發技術領域永遠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參考。對于北汽新能源來說,尋找思路的方法就是爭先。此次提報項目里所有的三電創新點、專利、發明單位和發明人都是北汽新能源。
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掌握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才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正解。如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劉宇所言:“必須全力奔跑,才能滿足軟件更新的速度,才能滿足以技術創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